光通信迈入第三轮增长周期,一文详述其全产业链和发展趋势
21 世纪,信息科技得到极大的发展,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,极大地丰富了人们 的沟通和生活。而信息科技的底座便是通信网络,正是因为通信网络近二十年来的传输效率以指数级提升,每比特成本大幅下降,使得海量数据远距离传输,集中处理成为可能,海量的数据集中到一起,才引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革命
其中,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通信市场,也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。
中国光传输设备发货量占全球的40%、光接入设备占70%、数通设备25%、光纤60+%、光器件约15%。
资料来源:弘则研究
中国光通信行业迈入第三轮增长周期。
今年年初,全国首批29个千兆城市正式亮相,展现了中国千兆光网建设的最新成果,而2022年将迎来千兆城市建设的高峰期。作为千兆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,光纤光缆、光器件等产品将大幅提升,助推光通信行业迈入第三轮增长周期。
光通信行业概览
光通信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,其传输的信号就是光信号。但电脑、手机、光通信设备等终端,都是通过电信号“0和1”来处理信息的,所以终端设备在信息处理时必须进行光电转换。
光通信系统由“将电信号转成光信号的发送单元”、“将光信号转成电信号的接收单元”及“传输通道光纤”构成。
光通信网络主要分为核心层、骨干层、汇聚层和接入层。
从接入层来看主要有PON网络,从汇聚、骨干和核心层来看,主要设备有WDM、OTN等。
光通信产业链
光通信产业链从基础元器件制造开始,由光通信基础元器件厂商制造诸如陶瓷套管、插芯等基础元器件,再由芯片制造商提供激光器、监测器和调制器芯片,光器件厂商将各类基础元器件和芯片整合成光模块,再由通信设备厂商将各类光器件、光模块集成为通信设备,最后由电信运营商采购通信设备、光纤光缆进行组网,向终端用户提供电信服务。
光通信器件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光芯片组件、中游光器件模组及下游光通信设备及电信、数通设备应用。#光通信#
光通信产业链:
光通信迎爆发机遇!全产业链龙头梳理
资料来源:国盛证券
产业链利润率方面看,行业主要利润集中于光芯片等科技含量较高的环节中,网络运维等价值量虽然较大,但整体利润率较低。
上游:光芯片组件
从核心光芯片能力来看,目前我国高端光芯片厂商相对较少,目前国内只有部分企业了掌握了10Gb/s 速率及以下的激光器、探测器、调制器芯片。
源杰科技、光迅科技在25G的激光器(包括DFB和VCSEL)有规模发货能力,探测器层面光迅在25G的PIN和APD基本可以实现自供。
光模块产业链上游议价能力较强:
光通信迎爆发机遇!全产业链龙头梳理
资料来源:银河证券
中游:光器件模组
光器件主要分为光有源器件、光无源器件、光模块与子系统四大类。
有源光收发模块的产值占据最大份额约为65%。
国内厂商依靠封装技术在无源光器件、光收发模块等中低端细分市场竞争力较强;在高端有源器件、芯片等方面发展空间较大。
光模块
光模块处在光通信产业链中游的关键节点,是光电转化的核心器件,负责光信号的产生、调制与探测,主导着光通信网络的升级换代,在接入端、传输端等不同细分市场上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全球光模块市场相对分散,中国占据36%市场份额,国内企业主要集中于光模块环节中。
光模块行业规模效应显著,从全球市场份额排名来看,国内中际旭创、光迅科技、海信宽带、华工正源四家厂商跻身全球前十,其余席位均被美、日厂家占据。
光模块领域越往上走技术壁垒越高,相应来讲企业价值也应有更多溢价。
光模块产业链不同类型典型公司毛利率水平:
数据流量的增长是光模块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。在“双千兆”背景下,光纤接入模块将向10GGEPON/XPON切换,带来高速光模块市场稳健增长。
光纤光缆
光纤光缆产业链的三大环节为“光纤预制棒-光纤-光缆”。
光棒、光纤、光缆在产业链中的利润占比分别为70%、20%、10%。
主要流程为上游生产厂家采购原材料,通过芯棒制作和外包,最终制造出光纤预制棒(光棒),并售卖给下游光纤光缆制造商;光纤光缆制造商经过拉丝等工艺将光棒制作成为光纤,再将一根或数根光纤制作成为光缆,即生产出一芯或多芯光缆。
从市场格局来看,中国厂商处于领跑,全球60%的光纤光缆产能集中于中国,其中长飞光纤、亨通光电、富通、烽火、中天科技在2020年分别录得12%、9%、8%、7%、6%的市场份额。
由于我国当前主要是东海、渤海湾、黄海或南海近海底光缆建设,属于无中继浅海光缆通信系统,对于深海光缆、中继供电技术需求不大,或制约国内光纤企业在这上面取得进一步突破。
光纤光缆产业链一览:
光通信迎爆发机遇!全产业链龙头梳理
资料来源:光纤在线
光纤预制棒
光纤预制棒是光纤光缆行业的产业价值核心,对技术要求较高,供应较为紧缺。
光纤预制棒加热拉丝即为光纤,由芯层、包层和涂覆层构成。光纤加上护套即为光缆,护套通常由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和铝带或钢带组成,主要用于保护缆芯,具有良好的抗侧压力性能及密封防潮和耐腐蚀的能力。
光纤预制棒生产技术壁垒较高,同时占据大部分利润。目前国内制备超低损光纤芯棒的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。
光通信设备
5G和物联网持续推动光通信设备高速增长。
全球光通信设备领域目前处于寡头市场竞争格局,前5大光通信设备商市场份额合计达到68.5%。
从光通信按类别分市场竞争格局角度看,华为引领100G和200G光通信交换机市场。2019年华为在100G和200G光通信交换机市场份额分别为28.0%和46.0%,在200G市场处于绝对领先地位,市场份额超过第2-4名之和;中兴通讯在100G和200G市场份额分别为11.0%和9.0%,均处于全球第四位。
电信市场:主要应用于基站/PON/WDM/OTN/交换机/路由器等设备,根据Yole预测,2020~2025年CAGR大约为5.3%。
数据中心市场(数通市场):主要应用服务器/架顶交换机/核心交换机等设备,根据Yole预测,2020~2025年CAGR将超过25%
数通市场光通信企业的重要战略高地,其对于高速率光模块、数通设备、服务器或算力等需求巨大。
三大趋势
光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,紧密围绕着性能和成本,归纳起来,就是三点:
发展趋势一:全光网的演进
全光网,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名词。
光通信的首要任务,就是传输数据。前面小枣君也提到了,人类社会每天都在面临数据增长。为了避免拥塞,光通信必须紧跟需求发展,持续扩增自己的带宽和容量。
目前,光通信扩增自身传输能力的方法非常明确,就是两条:一,继续提升单波容量,相当于把路修宽。二,升级所有的路由交换节点,实现高速公路的点对点直达(避免换乘)。
单波容量的提升
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,国内运营商当前骨干网已经达到了单波100Gbps的水平。
下一步的发展目标,是单波400Gbps。而制约这一目标的主要障碍,是成本,尤其是光模块这样的核心器件的成本。
除了400G之外,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的,是800G和1.2T。
想要实现单波速率提升,主要有两个办法:采用更高阶的调制方式、提升波特率。
高阶调制虽然可以成倍提速,但抗噪声能力差。也就是,和无线空口一样,外部环境恶化,或者传输距离远,就不能用高阶调制,只能降阶。
高波特率的话,比高阶调制更有用。它既可以提升速率,也不会影响传输距离。但是,高波特率对光电器件要求很高。说白了,属于工艺问题。
光通信频谱带宽延展
除了提升单波容量之外,想要增加单根光纤的传输速率,就只能让这根光纤传输更多的波。想要更多的波,就只能进一步扩展光通信的频谱带宽。
盘点:光通信的五个发展趋势
光通信其实和无线通信一样的,也是依赖频谱资源。
我们在一根光纤中传输不同频段的光,在考虑保护间隔的前提下,可用的频谱带宽越大,能传的光的波数越多,容量也就越大。
一般情况下,波道采用C波段,频谱资源是4THz。扩展为CE波段后,频谱资源增加20%,为4.8THz。如果采用C++波段,是6THz。如果采用C+L波段,是11THz,相比C波段提升了175%。(延伸阅读:链接)
如果按照单波400G的速率,C++波段(80个波),那么,骨干传输容量可以提升到400G×80个波=32Tbps。
为了进一步提升速率,专家们也没有放弃在光纤上做文章。
新型光纤传输技术,比如MCF、FMF和PCF等,现在正在成为行业热点。光纤头部企业,正在加紧进行技术研发。
全光交换
除了提升速率带宽之外,另一个能力提升的手段,就是交换节点的升级扩容,这也是全光网2.0的精髓所在。
光通信的发展目标,是替换所有的电通路。换句话说,所有的数据传输,全部应该由光通路完成。
光纤不仅要铺到家庭,还要铺到每个房间,每个PC,每台电视,每个冰箱。所有固网接入,全部替换为光,消灭网口。
此外,在设备的内部,也要摈弃光电转化,直接光路到元件、到芯片。芯片与芯片之间,芯片内部之间,也全部光路。这是光通信的终极发展目标。
对于普通人来说,这个目标是无法想象的,不是吗?
用户侧,目前我们发展到了FTTR(光纤入户)阶段。在骨干侧,随着ROADM和OXC的普及,我们国内已经实现了全光波长交换。
未来,全光波长交换的发展思路就是——向上和向下。一方面,满足小颗粒度的交换和调度(面向行业需求、切片)。另一方面,满足大颗粒的交换和调度(面向骨干网容量扩增)。
想要实现ROADM调度能力的升级,离不开对WSS技术工艺的研究。这也是目前光通信产业链最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。
发展趋势二:解耦&白盒化
除了通信能力的不断精进之外,光通信发展的第二个关注点,就是成本压缩。
毕竟,企业需要生存,生存离不开利润。想要利润,除了增加收入之外,就只能勒紧裤腰带,减少开支。
作为行业最大的甲方,运营商控制成本最有效的手段,就是扶持产业链。说白了,一项技术越成熟,越开放,做的厂商越多,就越有可能压低价格,最终实现“白菜价”。
而比较悲催的是,在光通信领域,国内三家运营商互不相让,选择了不同的技术体系,让产业链左右为难。
目前,技术标准的争夺日趋激烈,产业链还在观望,举棋不定。
在国企稳增量、杜绝恶意竞争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大背景下,小枣君个人认为,光通信技术路线的妥协归一,是大势所趋。
省下来的钱,都是国家的钱。搞那么多的技术路线,互相内耗,确实没有必要。
在运营商“开源、解耦”的摇旗呐喊下,光通信设备走向灰盒化、白盒化,是必然的。
所有的设备开放解耦,让厂商沦为“低端”制造工厂。这样的话,更多的乙方可以加入,进一步降低设备购买成本,实现运营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。接入网那边的Open RAN,其实也是一样的思路。
发展趋势三:网络扁平化
CAPEX(建设成本)看产业链,OPEX(维护成本)呢,只能看企业内功。
运营商的维护成本一直很高,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,是人员工资、设备维护、能耗支出(电费)。
如何降低网络的整体能耗,如何减少网络的运维复杂度,进而降低人力投入,是运营商需要考虑的头等问题。站在光通信的角度,就是考虑单位比特公里传输能耗和单位比特交换能耗的进一步挖潜。
光本来就是节能的技术。传输网中,光域的占比越高,整体的能耗就越低。尤其是WDM向ROADM全光交换演进之后,能耗还能进一步降低。
光通信技术本身的降能耗潜力有限。于是,运营商想到了另一个办法,就是网络至简。
也就是说,尽可能让整个传输网变得简单,减少设备数量,提升设备能力,以此来削减运维成本。
网络至简的最重要举措——网络扁平化。
以中国电信为例。当前的中国电信传输网络,从宏观上分为四层,从上到下,分别是国干(一干)、省干(二干)、城域、接入。
电信的想法,是直接把它们干成两层——国干和省干融合,城域和接入融合,变成“骨干+城域”的两层架构。
这样一来,设备数量肯定是减少了,不仅节约了硬件成本,还减少了空间占用和电费开支,以及人力投入。
扁平化后的传输网,将从树型架构变成MESH网状架构。这是一次革命性的创新,也是一次艰巨的挑战。对于网络来说,这相当于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手术。
小结
总的来说,在千兆城市建设的助推下,光通信市场迎来了新的增长周期,与此同时,光通信产业也正在向更尖端的技术研究进发,为下一代光通信网络发展蓄力。
来源:乐晴智库,鲜枣课堂,中信证券
注: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,侵权即删!
网友评论
USDTOTC(www.usdt8.vip)
回复不过放眼整个行业,手机厂商正经历着出货量下滑带来的阵痛,库存压力倍增,削减订单传言甚嚣尘上。据媒体报道,国内三大手机厂商小米、OPPO和vivo已通知供应商,二季度以后的供货量将比此前计划减少两成左右。很厉害的哦
新2网址(www.hg108.vip)
回复夜里独自看,巴适
新2手机管理端网址(www.hg108.vip)
回复一直在看哦
皇冠APP(www.hg108.vip)
回复